我们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具有无限的可能性,都是潜在的天才。为什么,慢慢长大以后,我们很多人都成为了没有激情、不再快乐、不再自信、不再爱自己的人?
武志红在他的文章中写道“我们很容易认为,一个人自我价值感高,是因为这个人够优秀,即他有很多优点和成就。一个人自我价值感低,是因为他的缺点与不足。这是一个最常见的误解。其实,我们很容易发现,自己身边的一些人,尽管外在条件看起来很优秀,但他就是自卑。这是因为,自我价值感的高低,尽管与外在的条件有些关系,但最主要的,还是源自获得的爱的多少。不管一个人外在条件多么出色,只要他曾有严重的爱的缺失,那么他一定会严重自卑。相反,不管一个人看似多么平常,只要他曾有充分的爱,那么他就会非常自信。看上去,自卑似乎是因为某方面的缺陷或缺点,但实质上,这是对自己不能获得爱的忧虑。”
并且,自我价值感的形成,有一个关键期,就是1岁前。瑞士心理学家维雷娜·卡斯特在她的力作《克服焦虑》中写道:我们认为,对6个月内的婴儿就必须表现出爱和关注,这样婴儿才会感觉舒适并且得到很好的发展。如果孩子因太少受到关注而不安吵闹的时候,亲近对象总是不能适当地给以抚慰,那么就会削弱孩子最初的信心,而这种信心正是形成足够稳定的自我价值感的基础。
对于这个观点,有一个例证。美国历史上最有名的连环炸弹杀手泰迪·卡辛克斯基,6个月大时因病住院,期间没有亲人陪伴和抚慰。结果,他出院以后,就从一个快乐的孩子变成了一个自闭的孩子。在卡辛克斯基一家中,弟弟大卫成长为一个颇有同情心的男子,而智商超过160的哥哥泰迪却在孤独中越陷越深,最终成为一名连环炸弹杀手。
其实,不止是1岁前的孩子特别需要爱与关注。心理学的研究还发现,一个2~3岁的孩子,如果和最重要的抚养者有两个星期以上的分离,也会造成难以逆转的心理创伤。
虽然大多数父母都很爱自己的孩子,但有爱的能力,能够正确爱自己孩子的父母,在中国并不多。
以下有三种不完全的爱:
1 “有条件的爱”
有的家长为孩子做了很多事,一心想要孩子出人头地,美其名曰“要他将来有出息”,但是隐藏的潜意识可能是:“别让爸妈丢脸,你要为我争光。”类似的无意识心声还有:“我要你实现我未曾实现的理想,达到我不曾达到的成就。我要你在这个世界上扬眉吐气,从而我也可以由你而扬眉吐气。”“不要让我失望。我为你牺牲了这么多。”“我爱你,而且也会一直爱你,只要你听话,按我说的去做。”
这种父母容易“变脸”,孩子成功时,喜上眉梢;孩子失败时,不停地数落、唠叨。
2 “过度溺爱”
从小,就照顾过度,包办很多事。这样的孩子,一方面很无能,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很差,到社会上一看,才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做,于是很自卑;另一方面,很自私,很冷漠,不会付出,不会爱别人。所以,常常看到一个家中,有一个能干强悍的妈妈,一个懦弱无能的儿子。
包办型溺爱的父母,他们其实剥夺了孩子自我探索的机会,不懂得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那么,无论他们的安排多么完美,他们的孩子都会有一种感觉,他们好像不是为自己而活,学习也是为爸妈学习。所以,学习的主动性、克服困难的决心,都很弱。责任心也很差。因为,每个人只有为自己而活的时候,才是最有力量的。
3 “忽视孩子精神世界的爱”
父母看起来也很爱孩子,孩子要什么买什么,物质上很大方。这样的家庭,看起来也是和睦的,因为父母可能都很朴实,善良,都是好人。但是,由于父母本身的精神世界就不够宏大开阔,只会朴实地过日子,所以在这样的家庭中,很少会交流内心的情绪,思想,很难给孩子一个精神指引,世界观、价值观的确立。孩子有什么精神世界的困扰,只有自己默默忍受,在黑暗中艰难的摸索。由于在家庭中,交流模式就很封闭,所以这样的孩子,在外界交往中,封闭的可能性很大。如果内外交流都不畅,这个孩子的发展,就处于危险之中。
● 父母,是无条件接纳你的父母;
● 父母,是关注你的情绪,给你情绪上的支持和认同的父母;
● 父母,是会关注你的精神状态,能够给予精神指引的人。
儿女敢于跟这样的父母分享大部分,甚至所有的事情;不担心父母会批评他,有条件的爱他,或是惩罚性的不爱他。
● 有安全感,自我接纳,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 有自尊心,有进取心。
● 理智,现实,客观,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 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有自己的个性,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
这样的孩子看起来,不退缩、不孤僻、不愁眉苦脸。这样的孩子,是自我价值感比较强的孩子。
结论:自我价值感从何而来?
一、自我价值感,根源在内心,来自于父母无条件的接纳。
正因为父母无条件的接纳,于是“无论我怎样表现,他们都爱我,我都是有价值的”观念因此而树立。长大以后,这个孩子不惧怕失败,敢于尝试。
没有被完全接纳过的孩子,也会只接纳自己好的一面,不接纳自己不好的一面。这样的孩子,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 不敢冒险,不敢大胆尝试。主要是因为自己只接纳成功,不接纳自己可能的失败。
● 挑剔别人,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
● 追求完美。
● 成功时,快乐的时间很短;不成功时,情绪低落的时间很长。
二、自我价值感,来自于“被看到”,在情绪上得到足够关注。
如果从小你的喜怒哀乐都没有人“共鸣”过,没有人看到你的快乐,陪伴你的悲伤,理解你的愤怒,你就会认为自己是没有价值的。
小小的你并不知道这是大人的过错,你只会认为,自己不够好。于是在潜意识里形成这样的观念:“我不够好,我是不值得别人关注的,我是没有价值的”。
Copyright © 2024 山西名实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sxgkzx.com 晋ICP备15009305号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52号学府壹号商务公寓 邮编:030006 联系电话:0351-8367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