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对于16岁的陈浩(化名)来说,并不完美,曾就读于湖南省名校初中重点班的他是班上的尖子生,数理化常考满分。但这次中考成绩是4A2B,没有达到理想的目标。得知自己成绩不能进本校高中重点班级后,陈浩决定弃读高中,执意申报中等职业学校。陈浩的父母急了,坚决不同意。像陈浩这样放弃读高中的尖子生并非个例,陈浩班上还有四人因中考失利决定放弃继续读高中,却都遭到家长的竭力反对。
事实上,陈浩的选择并非“一时头脑发热”,更不是“自我放弃”,而是向着兴趣特长挺进的自主选择。他的梦想是做一名“机械大师”,接受职业教育,也是对人生负责的明智选择。那么,有主见、有规划、有实现路径的个人发展选择,何以遭到家长反对?
不得不承认,“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偏见还普遍存在。陈浩和班上同学的父母反对自家孩子上职校,是因为他们认为,接受职业教育是被淘汰者的被动选择,相比普通教育通过“升学”走上“成长成才之路”,职业教育就是学技能、求就业,人生的某个阶段走上职业教育之路,与踏上失败人生相差不远。
职业教育遭受偏见,与当下高中学校的招录政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先录取普高学生再录取职高学生的招录政策,使得职业教育被打上了“次等教育”的印记,职业学校学生被打上了“普高淘汰生”的烙印。
选择职业教育真的就意味着选择了失败的人生吗?“弃北大读技校”的周浩,因为不喜欢理论、不喜欢学术,从北京大学退学,转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进而投身于自己喜欢的数控技术研究,结果证明周浩的选择对了,他在自己热爱而且擅长的领域做出了卓越成就。而近两年,从大学休学、从高薪岗位离职,进技校“回炉”的人群越来越多。有数据统计,今年进技校“回炉”的大学生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左右。为适应这种趋势,很多职业学校专门开设了大学生班。用人单位是理性实际的,职业教育的优越性在人才市场上得到了凸显,社会不再盲目追求学历,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转变用人观,更注重求职者的能力。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过:“我们既需要培养爱因斯坦,也需要培养爱迪生,也需要培养鲁班。建设教育强国,职业教育非常重要。”振兴职业教育,首先要转变教育理念,不能简单认为普通教育就是升学成才,职业教育就是兜底就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只是类型区别,没有高下之分,两者可以融通建立“立交桥”。尤其是不能把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在培养低端劳动力上, 而是要瞄准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培养中高端的技术人才,绝不是仅仅培养“一技之长”。“一技之长”是职业培训,不是学校教育。
据人社部提供的数据,从总量和结构看,我国技能劳动者仅占就业人员的21.3%,高技能人才数量还不足6%,总量严重不足,结构问题突出。从市场供需来看,近年来,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一直在1.5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以上。体制性的职业教育关系到“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现。职业教育是应时代需求的教育,所培养的技能大师正是社会所需。
中国教育欲实现高质量全方位的提升,职业教育的提质增效是绕不过的现实课题。欲振兴职业教育,必须在教育理念和社会氛围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不能在体制做法上再让职业教育低人一等,不能让“职业教育等于失败人生”的陋见再影响青年选择进而阻挠职业教育的进一步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