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专业年年火,会“供过于求”吗?
近日,南京财经大学举行了60周年校庆华诞,学校承办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财经教育分会2016年年会暨第七届高等财经教育论坛也正式开幕。全国五十余所高校的党委书记、校长和专家齐聚南财,把脉当下的财经教育。
每年志愿填报都是大热门的财经类专业,目前毕业生的供需状况究竟怎样?今后填志愿还能不能选“财经”?
一窝蜂填财经类专业,会不会“供过于求”?
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尹庆双教授表示,财经、金融类专业如此火爆,与旺盛的社会需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财经类毕业生的需求量增加了不少。这一现象已经持续了20多年,在大环境下学生选择财经专业也是一种必然。
然而矛盾的是,虽然现在财经类专业在全国各类高校“遍地开花”,但学生的就业质量提升依然是个难题。
家长和考生们在志愿填报时最关心的就业“供求问题”,在财经类专业突出表现为,希望从事金融工作的学生不少,但企业依然喊着“招不到人”。真正能够符合企业要求的高质量复合型人才依然是“紧缺资源”。
财经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但不能将它局限在“和数字打交道”。“学生的能力素养、国际化视野等,都是需要培养的内容。”上财姚玲珍副校长表示,目前的经济发展,对于复合型财经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但很多高校都还没跟上。
有高校开始调整培养方案了
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尹庆双教授举了个例子,“现在大家都会关注金融投资,但投资可不是简单的‘给钱’,投资人需要对投资对象做出综合判断,了解他的各方面信息,学会识人,才可能尽可能地评估投资的风险和预期。”未来的复合型财经人才,计算机、人文、社科都得会。
南京财经大学校长宋学锋教授说,“比如金融分析师,不能光懂数字的变动,需要自己动手使用数理工具,学会计算机编程,才能更好地做分析。”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财经类“复合型人才”的就业的确“不用烦”。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姚玲珍提供的数据显示,上财的本科毕业生平均月收入逐年上升,目前已经在7000元左右。学生毕业后,34.4%选择出国或是继续深造,40%进入金融机构对口就业。
收入高,就业好,家长们让孩子扎堆填报财经类专业的大趋势想要纠正还需要时间。但高校已经率先“动起来”。
南京财经大学宋学锋校长告诉记者,南京财经大学从前年开始逐渐减少了学校大热专业会计和金融的初次招生人数,空出部分专业指标,给学生进校一年后转专业考入。
“经过在校一年的学习,家长和学生都会对财经类专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转专业给学生提供了专业的二次选择机会,他们可以更好地评估自己,了解学校。”